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单位

鹤山市教师支教交流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4-03-19 来源:市创文办 [关闭]

自2009年鹤山市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以来,鹤山教育基础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教育硬件资源已趋均衡。为助推教育软件资源均衡发展,主要是人才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鹤山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均衡发展、构建和谐”。近年来,鹤山市教育局大力实施“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工程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一、对口支教走上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为确保支教工程规范有序实施,鹤山市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印发了《关于2012年中小学教师交流的通知》(鹤教人[2012]34号)、《关于2012年中小学教师跟岗学习活动的通知》(鹤教人[2012]35号)、《关于2012年开展中小学教师支教活动的通知》(鹤教人[2012]36号)等文件,为实施“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工程,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鹤山市教育局出台的相关文件对支教教师的选派和支教工作考核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支援单位选派的支教教师必须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教研能力,曾获鹤山市级及以上奖励或荣誉的中青年教师,真正发挥沟通城乡学校的桥梁作用,能将城区优质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带到受援学校。2012年,沙坪城区一至五小五所城区优质小学各派出2名优秀骨干教师,鹤山一中、鹤华中学、纪元中学、鹤山二中四所优质高中学校和鹤山职校各派出一名骨干教师到该市宅梧、双合、鹤城、址山、共和等镇中小学驻点支教。2013年,又选派了13名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驻点支教、25名优秀教师到到乡镇中学进行非驻点支教,并调配同层次学校间的教师调动交流共177人。此次大面积的校长轮岗和教师交流活动是市教育局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并将逐步实现全市范围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教师校长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落实责任目标,实现支受援学校“双赢”

为提高支教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鹤山市教育局根据支教老师的学科结合受援学校的需求具体调配,并要求支教教师需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为所在学校教师上示范课,对所任学科教研组进行管理上的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指导学科课题,作专题辅导讲座等。支教教师支教期满,该局将结合被支教学校的书面鉴定意见,对支教教师学习、思想、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为鼓励支教教师克服困难、安心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支援学校的领导经常到受援学校看望支教教师,每次教学教研活动都会派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为支教教师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总结经验,2013年底,鹤山市教育局专门召开了支教工作交流会。会上,支援单位和受援单位代表分别作了支教工作情况汇报。黄建荣局长等局领导还对舒宗柱、冯婉霞等十四位优秀支教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对2014年支教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每年“七一”、教师节等节日期间,市教育局和各支援学校领导还特地组织慰问组到各受援学校慰问支教教师,为他们的支教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并在学校设施设备建设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同时,为积极响应广东省到贫困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教的号召,鹤山市教育局还制定了《鹤山市关于 “广东省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选派了鹤山二中黄焕文、沙坪一小易晓冬、沙坪三小吴冰、沙坪四小赖向明4位教师赴河源市龙川县支教,他们以其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得到了受援学校和江门市相关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由于支教工程得到我市教育局和各学校高度重视,各项配套激励措施较为完善,大大激发了城区优质学校优秀教师投身农村教育的热情,对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一批来自城区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在农村学校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支教之歌,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三、支教回音壁

1、受援单位:对口支教是促进乡村教育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鹤城镇教育助理、中心小学校长麦根河谈及在对口支教的辐射和催化下,该镇的教师队伍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条件等都有了明显变化时,他不禁慨叹道:对口支教,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鹤城镇作为鹤山市支教活动受援单位之一, 2012至2013学年度,市教育局安排沙坪街道第一小学冯婉霞老师和第五小学温飞雁老师到鹤城镇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支教工作,考虑到支教辐射点面提高的作用和意义,该镇中心校安排冯婉霞老师到鹤城镇第一小学开展支教工作,温飞雁老师到鹤城镇第二小学开展支教工作。面对农村学校工作的难处,两位支教老师都能充分理解体谅。在一年的支教工作中,两位支教老师带领各自科组全体老师积极投身到新课改的浪潮中,把新课改的思想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她们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大力协助学校推进教学改革。每一次教研活动,沙坪一小、五小两所学校的领导都非常关心,专门派出领导和骨干老师参加。冯婉霞老师为该镇一小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温飞雁老师为该镇英语教师队伍带来了英语教学新思想,盘活了课堂教学气氛;两位支教老师为全镇学科老师开专题教学讲座、上示范课,指导科组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共同探讨教学方式策略、切磋教材教法。在两位老师的带动和引领下,两所小学的语文、英语科组的老师成长很快,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2、支援单位:对口支教是夯实薄弱学校教育基础的重要途径

沙坪街道城区小学(一至五小)作为对口支教支援单位,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各派出2名骨干教师到山区镇支教,在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和支教老师的辛勤付出下, 2012至2013学年度支教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一是在软件方面:支教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受援学校全体老师,受到家长、学生的欢迎,得到老师和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双方通过开展 “送课下乡”“送书下乡”“教学讲座”、“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开阔了受援单位老师的视野,又使派出学校骨干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收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加快了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

二是在硬件方面:派出学校除了在管理、教学教研等方面大力开展帮扶工作外,还在完善学校设备设施建设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沙坪城区小学(一至五小)分别向受援学校共赠送图书7000多册,赠送电视机等教学设备及教具一批,同时还筹集近15000元支持学校用于设备设施建设,支教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受援学校的设备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3、支教教师:对口支教是巩固师德建设成果的活教材

李小宁:将“爱”写在支教的讲台上。李小宁老师是沙坪三小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2012年开学初,沙坪三小需选派教师到边远山区小学——合成小学顶岗支教。校领导事先讲明了山区学校的种种困难。李小宁老师虽然孩子还小,尚需父亲更多关爱,但他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一份挚爱,主动请缨,最终获得了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在合成小学迎接支教教师大会上,李小宁老师代表支教老师发言。他说:“来这里支教,我们肩负着沙坪三小全体师生的重托,我们承载着共建教育共同体的重任,我们当然也决不辜负合成小学全体师生的厚望。请相信我们,这一学年,我们就是合成小学的一员……”。的确,一年之中,支教教师遇到了太多始料未及的困难。李老师一直担任三小的少先队员的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由于每天办公时间长,又要城乡来回奔波,他感到颈椎严重不适。校领导劝他休息几天,他说:“我是一名支教老师,合成小学老师不足,我不能给学校添麻烦。”后来,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李老师就利用双休日到城区问诊。就这样,这位支教老师,怀惴着一颗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挚诚之心,把“爱”字写在支教的讲台上,所有的困难和艰苦都没有使他退缩,反而更激发了他投身新的教学岗位的无比热情。

李老师勇于探索、不辱使命,用“爱”传递两校友谊。刚到合成小学才两个星期,他们就主动要求把自己的课堂向全校老师开放。在教学中,他不搞花架子,而是把教育新理念实实在在融入课堂。采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探究的引领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每一次安排上课,他不仅毫无怨言,而且精心准备,甚至还回到原来学校,请教探讨。他力求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能体现沙坪三小教师的最高水平,都成为教学改革精品课。“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在支教老师与学生、支教老师与本校老师思想与思想、经验与经验的交流碰撞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意识,教师的引导、研讨和反思理念,都在共同进步。

黄焕文:在艰苦的环境中发掘自我和重塑自我。黄焕文是鹤山二中一位骨干教师,也是这次江门地区赴河源支教队队长。他主动申请到条件非常艰苦的河源市龙川县铁场镇石坑中学支教。该校位于龙川县铁场镇东南部,与兴宁市叶塘镇接壤。由于地处偏僻,交通十分不便,唯一通往外界的道路也非常难走,不单迂回曲折,而且路面也早已破碎不堪,村民出行也被迫穿梭于村子里的羊肠小道。即使坐公车去县城,五十多公里的路程也要花去将近两个小时。学校就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没有围墙,仅有教学楼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由于当地政府财政较为困难,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教学楼得不到有效的修缮和加固,教室的地面坑坑洼洼,墙壁斑驳脱落,窗户的玻璃残缺不全,课桌更是缺胳膊少腿,摇摇晃晃,条件十分艰苦。所有学生不得不在这样的危楼里完成他们的学业。那里的学生八成以上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都到东莞、深圳务工,基本上是爷爷奶奶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望着眼前的景象,黄老师暗暗地激励自己,一定要竭尽全力为这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他担任八年级的政治和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每天早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落班管理,在孩子们眼里,黄老师永远是第一个出现在教室的人。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他不顾劳累,每天的自习课都有他躬身辅导学生的身影。为提高该校教师教学管理水平,他积极开展系列教研活动。由于黄老师的艰苦努力,该校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黄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学校师生,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2013年11月,由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广强带队、有关学校校长和教育局有关同志组成的支教慰问小组专程赴河源,看望慰问鹤山市到河源支教的四位教师。当慰问组问及支教感受时,黄焕文老师说:“在这里,我收获的更多的是感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和老师们探讨教研课题,一起说说人生真谛是多么愉悦的事情。支教生活让我心灵得到沉淀,让我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成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发掘自我和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