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教特色 为创文助力——鹤山职校创文汇报
鹤山市职业技术学校是鹤山市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从1992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国家级重点职中,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学校校园占地面积9.46万平方米(142亩),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其中实训室场总面积1.42万平方米,设备总值3300多万元。学校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省重点建设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省重点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会计电算化、文秘、旅游服务与管理、社会文化艺术、市场营销等共15个专业,全校共有61个教学班近3000人。全校教职工189人,现有专任教师178人,高级教师29人;专任教师本科达标率100% ,硕士或研究生46人占专任教师的25.8%;专业教师85人,100% 为“双师型”教师。
一、凝心齐聚力,“创文”结硕果
1、创文普华章,职校续新篇
创建文明幸福鹤山,建设和谐美好家园,是每一个鹤山人民的愿望,更是我们的责任。学校一直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以教学评价为突破口,优化教学与培训的管理,全体教职工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共同提升了学校的内涵和办学水平。
近年来学校获得了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学校、广东省特级档案管理单位、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校优秀网站、广东省安全教育基地、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学校,是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研究》实验基地。2017年被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推荐为2017年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并评为江门市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江门侨乡武术特色学校、2017年江门市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江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优秀团队奖、2016年度“鹤山市文明单位”等。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职组中取得重大突破,余嘉乐同学在全国共34个省市区共162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三等奖。
2、为企业输送人才,为社会传递文明
建校近二十五年来,我校为社会先后培养了15000多名毕业生。我校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骨干、部门经理或部门主管领导,有些则是成功创业成为民营企业的老板,有些成为公司的董事长。他们服务了各行各业,为企业、为单位、为国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地区、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有效地缓解了江门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技工荒”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我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企业的欢迎。现在,企业缺乏的正是有技术的工人。
学生通过在校两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文明礼仪素养得到了提高。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文明的言行举止,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学生本人一生受益外,还用他们的行动,带动身边的人,感染身边的人,为社会传递文明。
3、以极大的社会责任,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这是所有学校共同的社会责任。我校实行全员育人,对学生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家访、电访活动,通过家访、电访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学校充分利用校会、晨会、部会、班会等途径,大力表彰师生当中的好人好事,树立典型,使学生学有榜样,并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共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经常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参加主题班会、各类活动,构建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一个信念: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增加每个家庭的负担,不给社会添加麻烦。我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学校无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师生犯罪率为零,学生学会了感恩、做人、做事。学校让学生安心在校学习,让家长放心去工作,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为创建平安、和谐、有序的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办学特色
为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我校以特色谋发展,促进内涵建设,逐步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三个鲜明的特色,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形象。
[特色一]:以文化人 活动德育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行为规范,学校大力推广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美德,正已达人。在操作过程当中,学校以传统文化学习为切入点,将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融入到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打造了特色“精品”活动:“学习传统文化,争当君子少年”——成立传统文化教研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力行《弟子规》,做规矩之人;自编《弟子规》、《传统文化》等校本教材并推广应用,以经典诵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读出精气神;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让学生了解各大节日的来历及习俗,感悟传统文化魅力,以文化沐浴心灵;唱感恩歌曲,每周播放、点评感恩励志电影,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和朋友的帮助之恩,做到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学校舞蹈队、合唱队、礼仪队、模特队等助力市“创文”工作,积极参加各项表演活动。
开展以“中华魂”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 通过课堂学习、考核、书法比赛、征文比赛、“创文”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剪纸艺术展等形式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手抄报比赛,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创文”知识培训;举办“同筑中国梦•共创文明城”文艺晚会;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元宵游园、端午粽意情浓、重阳敬老等;道德讲堂常态化。成立民间剪纸社团,传承剪纸工艺,将剪纸艺术带进校园、带入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时常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重视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咏春拳文化),专门开设了校本课程《咏春拳》,创编了十二式“咏春拳操”,建设了咏春拳社团(咏春拳社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还举办了鹤山市“咏春拳操”师资培训班,向全市中小学校推广,校咏春拳队在五邑地区乃至珠三角州诸多会场上都有精彩的表演,展现了鹤山咏春文化的风采,大大促进了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2017年6月我校被评为江门侨乡武术特色学校。
学校近年来不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建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尚德尚技”文化廊,重新修葺匠心亭;班级文化建设突显,班级明显位置悬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文化符号在学校显著位置展示;更新学校的“创文”宣传专栏;制作“创文”公益广告,利用广播站、LED屏、网站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展示、引领,营造浓郁“创文”氛围。
[特色二]:精彩的互动课堂
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师本教学模式,改为学生“讲”教师评价的“生本”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采用“快乐课堂”、“行动导向教学法”、体育分项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互相讨论、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由以往被动的“学”转变为主动的“学”。同时开设了近40门选修课,并开设咏春拳、街舞、健美操、瑜珈、舞蹈队、模特队、礼仪队、动漫制作等40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深受学生欢迎。其实很多学生并不笨,他们来到我校,就是要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近十年高考入围率稳居江门市同类学校第一位,2017年高考入围率100%,语数英3科总分320分(省上线分180分)占总参考人数53.2%。
[特色三]:新型的校企合作
采用2+1办学模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校对学生实行三个阶段的实习: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周到实训室场进行认识实习,了解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并从事简单的操作,体验先做后学;一、二年级完成专业课的技能训练(中间实习),强化专业技能,并考取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三年级实行顶岗实习。
我校也与有关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如与广东海信集团合作开设“海信班”(集团提供设备、奖学金、工程师授课、合作编写教材等)、在校内建立“数控教学工厂”(接单生产,车间就是课室,学生就是学徒,减少材料的高耗等等)。同时,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学校先后与鹤山高合塑料制造有限公司、鹤山国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集华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创办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6年数控、模具专业的9位学生在中山集华模具有限公司以“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参加顶岗实习,企业指定专门能工巧匠、技术师傅用“带徒弟”的形式对实习生进行专门培训,“手把手”地传授技能,让学生更好掌握专业技能。
[特色四]:挥职校优势 打造阳光义工
学校义工队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义工精神,坚持“奉献自我,服务社会”的服务宗旨,把义工服务融入学校德育教育,根据学校特点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义工服务,助力创文活动。
职校义工队不断扩大服务领域,立足学校专业特色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形成了电器维修、义务缝纫,敬老院、孤儿院爱心探访,义卖义演,慈善募捐,各种晚会现场,宣传、绿色环保、扶贫助残、科技普及、助学帮教等服务项目,在全市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近两年,学校义工队每年都出动上千人次的义工在鹤山市范围内提供二百多次的敬老助残、扶贫助弱、绿色环保、慈善募捐、赛会服务等义工服务。因为表现出色,学校义工队的“电器维修、义务缝纫项目”被评为了“鹤山市优秀义工项目”,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学生义工,叶武老师、周正仁老师也先后被评为“江门市优秀义工工作管理者”。2017年,学校义工队元宵节参加了鹤山市“金鸡纳福.幸福元宵”的新春游园活动、“ 五•一”爱心义卖志愿服务活动、代表教育系统参与了鹤山市2017年‘创文惠民’文化活动年”惠民志愿服务活动等。目前,我校义工队已成为鹤山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义工组织之一,成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和义工事业的一面旗帜。
[特色五]: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让学生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参与,构建以“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班级、参与管理学校”为特征的自主德育模式。2016年9月份组建了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通过学生值勤、学生督察、学生评比、学生公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常规管理中挑大梁,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职校生形象,促使学生健康成才。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以来,我校校园里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校园处处彰显出文明与和谐。参与自主管理的每一位同学,都在用自己的能力、责任、热情,使自己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既扮靓了青春年华,又积蓄着走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与力量。
在此经验基础上,学校着力于班级的自治自管的研究,2017年3月,廖意文老师申报的省属课题《中职学校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与研究》获批进入研究阶段,学校将以此为引领,探索班级学生自治自管之路。
今后我校将继续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强烈需求为己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支持经济转型升级而努力奋进,为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