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推动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四进”全覆盖
10月以来,市委统战部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扎实开展“国旗、宪法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的“四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四进”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了信教群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一是制作统一标识牌,营造浓郁氛围。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24字与教义教规章节内容有机融合,精心制作统一标识牌,悬挂在场所显著位置,设立宣传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宗教事务条例》,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厚舆论氛围。同时,在全市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内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提供《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规规章制度读本,切实把政策法规、时事政治、党和政府的工作动态及声音传达给了每一位信教群众。
二是构筑常态化平台,加强思想引领。积极发挥宗教活动场所的主体作用,使爱国主义和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宗教界共同的价值追求,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实现“四进”。10月1日,我市海会寺率先举行了升国旗仪式,市委统战部通过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发布宣传,并引导宗教界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信教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创建的浓厚氛围。
三是开展主题活动,提升行动自觉。充分利用礼拜和重大宗教活动等时机,宣讲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宪法》《反分裂国家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宗教事务条例》,增强了信教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日常宗教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讲经讲道中,引导宗教界人士用教义教规和宗教思想来阐释爱国、法治、德治等理念,深入挖掘各宗教中仁爱、慈善、诚信、中道等传统思想,引导信教群众正行正信,反对宗教极端思想和异端邪说,维护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截至目前,全市6处宗教活动场所已实现了“四进”。未来,市委统战部将继续把“四进”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任务来抓,实现常态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鹤山市宗教界将以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四进”活动为契机,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共同为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