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大常委会调研镇街“三清三拆三整治”情况
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今年12月,鹤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细就,副主任温伟强、冯宝能带领相关工委室、部分人大代表,分期分批到全市10个镇(街)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以及“厕所革命”调研工作。
据了解,自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以来,鹤山各镇街提高政治站位,迅速动员起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目前已初见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得力,各镇级均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架构,负责统筹推进本次整治工作,制定了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责任制,细化了各项推进措施,确保按时完成整治任务;二是宣传到位,各镇街通过拉横幅、派传单、流动广播、到村宣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理解和支持,初步形成较好的宣传氛围;三是进展顺利,本次清拆过程各镇街懂得抓住重点难点,以点带面,攻坚克难,清拆过程依法依规,推进比较顺利。
在调研过程中,有不少人大代表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在雅瑶镇,李坤代表提出,目前镇的“清、拆”工作推进较快,但如何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进行“整治”,不少村未有十分明确和详细的规划,后续的资金投入和整治管理未能跟上进度。在双合镇,李伟枝代表提出,有部分村民思想还未完全转变,“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有“镇热村冷”的情况,村民欠缺“我要干”的主动性。在宅梧镇,罗伟雄代表提出,目前上级按村委会统一下拨定额的专项整治资金,其分配方式和标准不尽合理,未能把村委会的人口数、经济能力等因素考虑进去,造成5千人的大村和1千人的小村其资金都是一样的,整治难度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调研组根据各镇(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意见,首先要求镇(街)要进行“三提高”: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三清三拆三整治”和“厕所革命”工作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一环,镇街必须要以政治高度对待;二是要提高村民主体意识,农村是村民的家,本次整治工作主体在农村,农民就是主角,要把“要我做”意识转变成“我要做”思想,宣传工作的目的就是改变目前镇和村的“一厢情愿”的状况,要唤醒村民的“主角意识”;三是提高社会参与度,上级下发的专项资金是“启动资金”,并不是“包办资金”,要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懂得发挥村民、外出乡亲、在村投资的企业家、在村居住的外来人口等众多积极因素。
其次,在“三提高”的基础上,要懂得“三加强”:一是加强规划,“清拆”和“整治”需要同步推进,“清拆”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整治”,整治的前提就是要做好村庄的建设规划,要懂得因地制宜、因村定规,不搞一刀切,目的就是要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二是加强政策研究,主动想办法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三是加强监管,清拆整治过程中,涉及大量资金使用和工程项目发包,一定要加强资金监管,完善各项手续,经得起历史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