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劳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
鹤山职校一直高度重视劳动育人教育,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讲话精神,自获批2020年首批江门市中小学劳动综合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示范学校以来,我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优化劳育课程体系,丰富活动实践载体,完善评价机制,结合中职学校特点,着力推动学校劳动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设计系统性、梯次性、层级性劳动教育内容
学校基于劳动教育目标,围绕“日常生活劳动”“专业技能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领域,设计“校园卫生清洁、宿舍整理收纳、种植耕种、手工艺术、技能实践、志愿服务、岗位体验”7项具体的劳动内容。
二、实施主题式、项目式、融合式劳动教育策略
以“主题式、项目化、融合式”为策略,全面落实“四个一”(每月一主题,每主题一项目,每项目一技能,每技能一实践)和“五个融合”(五育融合、学科融合、思政融合、节会融合、家校社融合),实现全方位劳动育人。学校将上述劳动教育内容与重要节日纪念日融合,设计劳动教育主题,将相关学科内容融入劳动教育主题,在各个活动阶段渗透劳动价值,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强体、以劳创新的教育目标。
学校定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周”实践活动,“劳动周”活动内容与劳动项目实践一致,与学生个人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进行技能训练、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例如2022年寒假期间,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寒假期间劳动实践作品征集活动,包括劳动实践视频、劳动实践照片、劳动实践心得体会征集。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鹤山职校技能节活动,“五一”劳动节活动,学生 “四爱”劳动(“爱学校”的集体劳动、“爱爸妈”的家庭劳动、“爱社会”的公益劳动、“爱专业”的技能劳动)等。通过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价值。
三、开展“1+1”劳动教育成果展示和评价
以展示性评价和常态化评价为主,进行“一主题一展示”和“一学期一评比”的“1+1”评价。
学校结合各传统节日及学校专业特点,在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后,通过班会课、作品展览、公众号宣传等形式展示学校的劳动成果。每个主题中的优秀成果、榜样模范的宣传教育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并每学期进行“校园之星”“校园十佳”“学雷锋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劳动最美丽的文化氛围。
同时,每学年的校园技能节、劳动节等都进行“劳动技能”成果展示,通过班级展、年级展、校内展,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展示”。
通过不断探究实践,我校已初步形成了“3+3+N”劳动教育模式。一是狠抓劳动教育的“三个结合”:坚持劳动教育与德育常规相结合,坚持劳动教育与专业技能学习相结合,坚持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二是开设三种劳动课程:校本课程、特色课程和研究课程;三是树立品牌,开展“N”种类型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家校社”多方评价机制,实施“劳动学分”制。在实践的同时,学校也积极进行劳动教育理论和教学研究,近年来有相关研究成果在省级及以上获奖50多项,省市级立项课题2项,发表或参与地市级获奖相关论文或案例成果10多篇,取得可喜的科研引领培育成果。
今后,该校将坚定不移地开展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