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心 护苗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为未成年人点燃一盏指路明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事关未来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我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区为契机,全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导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一、加强领导 提升素养
学校领导班子严格执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三会一课”等制度,姚忠余校长带领班子成员不断学习提升,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引导教师在岗位上践行“立德立新,树教新风”,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潜下身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好教师。
二、环境美化 党史育人
美化校园环境,建党100年标志进校园,党史学习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校园,全校师生宣起党史学习新高潮。学校先后在师生中开展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举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史力行的教学比赛和学史崇德的班会课比赛。本次教育教学比赛进一步推进我校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开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让初心薪火相传,聚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我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我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而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三、思政领航 思政培根
形成具有特色国旗下讲话思政课系列活动,达到思政育人。开学初承办面向江门全市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校长上思政课”和刘思静“思政展示课”,得到了市局高度点赞。我校组织历史与政治两大学科,开展“同上一节堂党史”教学教研活动;认真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主题,提升师生的党史理论水平;深受学生欢迎的每周四晚校长大讲堂,结合我校实际,传承经典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提升了教师队伍素养和学生德育素养。同时积极开展“七.一”讲话精神专题学习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提升了我校师生的对党的政策和教育方针的理解,提升了教师的思政水平、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真正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落到实处,全校师生通过党史学习,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认知和理论水平,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四、减负提质 注重实效
认真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减负担不减质量,向课堂要效率。依照义务教育标准开足课时,科学合理地把控好作业量,组织教师在线观看“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与管理”,优化学科作业设计,同时做好学生不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科类辅导的宣传,达到减负担不减质量。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满足学生需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全力打造与建设艺术体育双馨特色学校。2021年江门市初中足球比赛荣获亚军;2021年鹤山市中小学民乐合奏比赛一等奖。
五、学法明理 依法治校
积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聘请法治副校长进校园作法治教育讲座,做好《家庭教育促进法》、《民法典》《学宪法 讲宪法》等法治学习,提升我校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升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提升我校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筑牢学校高质量发展法治之基。
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六个一”系列活动
1.“学雷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活动。各班充分利用班会课和黑板报的做好宣传教育,借学校“学雷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在校园内外掀起了一股学雷锋高潮。
2.“庆五一.劳动美”活动。以“劳动教育月”为载体,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劳动开启智慧之门,喜欢劳动的孩子,协调性更加好,思维在劳动中得到锻炼,也更加灵活。让我们在劳动中历练自己,在劳动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的真谛。
3.“清明祭拜英烈”活动。在清明节时,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过中华英烈网平台,缅怀英烈,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
4.“童心向党,我向党旗敬个礼”教育活动。在“童心向党·我向党旗敬个礼”的活动中,全体学生面向党旗行队礼,高声口号,表达了“听党话、知党恩、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同学们庄严的站在党旗下,高举坚定的右手,绽放出党的儿女特有的笑颜。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此次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童心向党”,引导未成年人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活动。作为社工进校园试点校,利用社工师资积极开张以趣味游戏、主题班会、心理讲座、写倾诉信、愿望墙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挖掘自身潜力,积极阳光的成长。
6.是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上甘玲》《八子》,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并对作品进行评奖与展示,组织学校部分师生观看《长津湖》,加强师生的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达成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成长把舵。
七、“扫黄打非” 彰显成效
今天的3月份,经江门市“扫黄打非”办网上初评和实地复评 ,鹤山市沙坪中学 “扫黄打非”工作站获评为第三批江门市“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鹤山市宣传部副部长黄秋群同志来我校检查“扫黄打非”专项活动时,用“工作扎实,成绩斐然”高度评价我校的“扫黄打非”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点的作用,通过央视教育频道对我校“扫黄打非”工作的成效进行了拍摄与报道,供其他学校学习与借鉴。
八、家校社共建 协同育人
开展线上家长会,姚校作了《隔离不隔爱,停课不停学》,加强家校沟通,拓宽学校发展的教育资源,处理好家校关系,消除壁垒,疏通沟通渠道,赢得家长支持和信任。传达了“双减”政策和《家庭促进法》落地,明确了“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大保障,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父母做好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收好这份“责任清单”。”清晰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责任。未来学校发展,必须整合家校社资源,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格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我校始终高质量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工作,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致力于培养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这项关系国家兴衰和民族福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