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校园

【文明校园】立德树人育英才 文明校园展风采

发布时间:2022-06-13 来源:本站原创 [关闭]

    鹤山市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92年,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校。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学校紧紧围绕文明校园创建“六个好”的标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学校特色,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构建文明校园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被评为“鹤山市文明校园”。
    一、党建引领,建设高水平中职学校
    学校党总支正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文明校园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组织成立了以学校党总支委员为核心的创建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学校开展创建工作,夯实“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经全体师生努力,成效突出。2021年,学校获批为广东省高水平建设单位。
    二、品德培育,树牢理想信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使广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学生知荣辱、辨美丑、懂是非,并身体力行、积极实践。
 
    2.开展传承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学唱红歌、展播红色电影、演讲比赛、参观红色景点、参观博物馆、祭奠革命烈士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朴素情感。
    3. 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学习活动,开发《传统文化》《弟子规》《咏春拳文化》等三门选修德育课;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根据地方特色,开展“粤曲进校园”、“咏春拳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4. 开展感恩励志主题教育。通过开展“三爱三节”、“感念师恩”、校庆、重阳敬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理解,提高责任意识,关爱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他人,并使感恩、自励的精神理念成为伴随学生终生的精神底蕴,体验生活、感受亲情,快乐成长。
    三、阵地赋能,营造育人氛围
    1.发挥职能部门优势,深化活动育人理念。学校各主管部门通过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社团周”等,不断提升学生素养。建立学生自管委员会,培养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能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个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努力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搭建社团平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以省级优秀社团咏春社团、醒狮社团为引领,学校大力扶持义工社、话剧社、文学社、心理社等20多个社团的建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异彩。
 
    3.文化宣传,陶情润德。学校充分发挥宣传阵地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墙体文化等的作用,倡导文明新风,弘扬青春正能量,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美化学生心灵。
 
    四、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实效   
    “一支粉笔谱春秋,三尺讲台铸师魂”。鹤山职校重视教师师德培养与专业发展,强化榜样引领与队伍建设,关注教师幸福感、责任感的提高,构建了上下齐心的全员育人机制,不断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以教研为引领,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以“管理”为基础,完善德育工作的育人体系,增强学校德育的合力。
    五、文化建设,凸显学校特色
    1.大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童心向党 党的光辉照我心”“技能成长 强国有我”系列主题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使红色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旋律。
 
    2.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为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中,大力宣传志愿者精神,引导学生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服务他人,服务社会,鼓励学生“人人都做志愿者”。学校的师生义工活跃在鹤山每个角落,学校义工俨然是鹤山市义工的一面旗帜。
 
    3.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坚持每学期让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如开展技能节展示活动、劳动种植体验活动、烹饪比赛活动、环境保护日垃圾分类活动、节能宣传周“制作环保购物袋”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六、环境提质,丰富多元育人氛围
    学校一直以“抬头可见名言警句,低头可见茵茵绿草,一年四季鸟语花香”为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花园式的学校,到目前为止,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套齐全,学生运动场地充足,信息化教学全覆盖,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师生精神翼翼,处处彰显生机与活力。

    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将继往开来,凝心聚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记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社会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