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校园

价值目标齐引领,家国情怀由心生——鹤山市第一中学思政课第一课国家篇

发布时间:2022-04-27 来源:鹤山市第一中学 [关闭]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校园姹紫嫣红开遍,朝气蓬勃的学子们迎来了鹤山市第一中学2022年春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第一课。

  价值观是人们区分是非、善恶、美丑,好坏、荣辱的根本标准。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囊括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有着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因此,身为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必不可少,了解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过去的四周,4位校长分别在线上为我校学生开展了围绕国家层面4个价值目标的思政第一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图:学生在教室内举行线上升旗仪式
 


 

  吕文英校长首先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一词,向我校学生带来一堂精彩生动的课堂。吕文英校长首先介绍了“富强”的内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富强”是社会主体的生存所需和基本需求,同时是保障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

  如何实现“富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吕文英校长在课上强调,实现国家富强、为我国发展做贡献是每一位青年学子的使命,实现国家富强,不能只做思想的巨人,最重要的是要做行动上的巨人,将爱国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将敬业、诚信、友善等中华美德落到实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我辈学子,知行合一,方可功成。
 


 

  3月21日早晨,吴怀军副校长围绕社会主义价值观之民主这一主题,为全校师生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吴怀军副校长以著名历史故事――毛主席与黄炎培的“窑洞对”开头,阐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伟大内涵,接着举例诸位领导人青年时期的奋斗历程,以此为例,告诫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站在百年未遇的历史节点,应自觉做国家主人,肩负起历史重任,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不懈奋斗。
 


 

  弘扬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3月28日上午,施国成副校长为同学们带来围绕“文明”的掷地有声的一次讲话。
 


 

  首先,施国成副校长从古时的《周易》说起,向同学们解释何为文明,及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接着,施国成副校长举出了几个案例:巴黎圣母院的“请保持安静”、美国珍珠港的“垃圾桶在此”、泰国皇宫的“请便后冲水”,以及他自身在外国旅游的经历,让同学们思考国人素质问题,指出不足,但也肯定近年来国人素质的不断提升,发人深省。

  然后,施国成副校长讲述了《放牛班的春天》童声合唱团巡演时的文明风范,教育同学们应反省自身行为、做好自我检测,常思之,慎行之,倡导同学们从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借助“十问”检查单,时刻将“六个好”放在心中,时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铭记心中,做一个文明的南山人,推动文明之风遍校园,为鹤山创建文明城市助力。
 


 

  日光如瀑,蓝色的海浪万顷,绿色的林木葱笼,炽热将要来临。4月6日的早上,谢庆欢副校长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围绕“和谐”为主题的意义非凡的课程。在这堂课中,他从学有所成、举止文明和疫情防控工作这三方面跟我们讲述了和谐的时代意义,他告诉同学们,和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追求,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同时,他还积极号召广大同学共建和谐校园,在学习上,形成互助合作,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和谐局面;在生活上,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会助推我们人生的成功;在最近的防疫上,更要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尽力把影响降到最低。一中的和谐、国家的发展,有赖于我们点点滴滴的积累,有赖于我们事事参与,人人奉献。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发展机遇。4位校长的思政课内容详实,讲述有力,教育意义重大,极大增强了同学们对价值观的深层次认识,鼓舞了同学们自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同学们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点燃内心那份赤诚的家国情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国家栋梁,助民族复兴,南山学子必将接续前行,永不言弃!